钱澄海的基本资料
钱澄海,中国篮球界的传奇人物,1934年出生于中国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2008年4月24日离世,享年74岁。作为中国篮球运动员和高级教练员,钱澄海的一生几乎与中国篮球的发展紧密相连,他的名字在中国篮球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钱澄海自小对篮球有着浓厚的兴趣,1948年,中学时期的他迷上了篮球,并在短时间内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的投篮姿势独特且精准,双手投篮的技术在学校内就已名声大振。同年,他参加了上海市少年篮球赛,并获得了亚军,这是钱澄海篮球生涯的第一个重要荣誉。
1952年,钱澄海加入广州中南海军担任体育指导员,开始了职业篮球生涯的正规训练。1954年,他被调至军委海军篮球队,并代表海军队与当时的冠军八一队和亚军上海队比赛,取得了十战全胜的佳绩。1955年,钱澄海凭借其出色的表现被选入八一队,同年也被选入国家队,正式成为国家男子篮球队的一员。
1956年,钱澄海进入中国男篮集训队,备战墨尔本奥运会。在同年的中苏友谊赛中,面对平均身高超过2米的对手,钱澄海凭借转身跳投技术独得30分,帮助中国队取得胜利,这一技术后来被国际篮联认定为钱澄海的发明。1957年,他成为国家体委公布的第一批运动健将。1959年,钱澄海代表中国队、八一队和北京队,与前苏联、匈牙利等世界强队交手,取得了全胜战绩,贺龙元帅亲自授予他“全国体育标兵”的称号。
在国家队期间,钱澄海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1961年,他代表八一队前往德国柏林,参加社会主义友军国家篮球赛,获得冠军,并荣获“个人优秀奖”。1963年,他又作为中国队主力,获得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男篮冠军。钱澄海在场上担任后卫,以其跑动、快速短传和击地妙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在运球突破中的减速跑投,更是被誉为绝技。
1964年,钱澄海退役,但他并没有离开篮球,而是担任了中国男篮的助理教练。1972年,他正式成为中国男篮主教练,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执教生涯。
在钱澄海的带领下,中国男篮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974年,他率队参加在伊朗德黑兰举办的第7届亚运会,虽然未能夺冠,但随后在1975年的第8届亚锦赛上,中国男篮首次夺得亚洲冠军,开启了亚洲霸主的辉煌时代。1977年、1981年、1983年和1987年,中国男篮又在钱澄海的带领下,四次夺得亚锦赛冠军,实现了亚洲五连冠的伟业。
在亚运会赛场上,钱澄海同样带领中国男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78年和1986年,中国男篮两次获得亚运会冠军,特别是在1986年的亚运会上,中国男篮在决赛中一度落后10分的情况下,最终逆转战胜东道主韩国队,夺得冠军,同时也帮助中国代表团在该届亚运会上蝉联金牌总数第一。
除了亚洲赛场,钱澄海还带领中国男篮在世界赛场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986年,在第10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中国男篮在钱澄海的带领下,先后战胜欧洲亚军希腊队和美洲季军波多黎各队,最终获得第九名,创造了中国男篮当时在世界赛场上的最佳成绩。国外媒体评论表示:“中国男篮在世界篮坛上取得历史性突破,是东方篮坛的曙光。”
在执教期间,钱澄海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球员,如张卫平、黄频捷、宫鲁鸣、王非、孙凤武等,他们退役后又开始担任各级别球队的主教练,为中国篮球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辉煌成就,钱澄海还在篮球管理和推动篮球运动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1977年,他当选国际篮联世界教练员协会副主席,成为中国篮球界在国际上的重要代表。1979年,他担任中国篮协男子教练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起,又先后当选中国篮球协会第5届、第6届和第7届副主席。
钱澄海在篮球战术上的创新也对中国篮球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最早在场上引入了“全场紧逼”的概念,并最早倡导了“追身分级”概念,使其成为“跑轰”战术的雏形。这种战术在后来的比赛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迫使欧洲球队只能更换小个阵容来抑制中国队的进攻。国际篮联也因此专门修改了相关规则。
退休之后,钱澄海并没有停止对篮球运动的贡献。他创办了钱澄海篮球学校,大力推动华人篮球运动的发展。2006年,他荣膺全球华人篮球运动“终身成就奖”,这是对他一生致力于篮球运动发展的最高肯定。
钱澄海的一生几乎与中国篮球的发展紧密相连,他的篮球哲学、执教理念、训练方法等对中国篮球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中国男篮的“教父”,是新中国篮球运动“50杰”之一,同时也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体育标兵。
钱澄海在运动员时期以其出色的球技和领导能力成为中国男篮的核心后卫,在教练时期则以其卓越的战术眼光和领导能力带领中国男篮走向辉煌。他的一生都在为篮球运动的发展默默奉献,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篮球的史册上。